货币创造之三:存款派生
在明白中央银行如何投放基础货币之后,我们接下来讨论商业银行是如何派生存款货币的。存款派生的原理非常简单,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存款。
企业 A 将 143 美元的外汇收入兑换成 1000 元人民币,此时中央银行投放了 1000 元的基础货币。企业 A 将这 1000 元存到中国工商银行,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10%,那么中国工商银行需要缴纳 100 元的存款准备金,剩下的 900 元就可以拿去贷款,贷给了企业 B。企业 B 拿这 900 元给员工发了工资,员工把工资存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多了 900 元存款,缴纳 90 元存款准备金后,把剩下的 810 元贷款给了企业 C。企业 C 向上游企业 D 支付货款,企业 D 将这 810 元存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留下 81 元存款准备金后将剩下的 729 元贷款给企业 E。企业 E 将 729 元花出去,最终被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给其他企业或居民,如此循环往复。
之前讲过,银行存款计入广义货币(M2),下面来数一数:工商银行存款 1000 元 + 农业银行存款 900 元 + 建设银行存款 810 元 + 某商业银行存款 729 元 + ……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 0.9 倍,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知总存款为 1000/(1-0.9)=10000 元。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了 1000 元基础货币,结果最后广义货币增加了 10000 元,是基础货币的 10 倍,这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功能,货币乘数为 10 倍。
基础货币 1000 元,广义货币 10000 元,多出来的 9000 元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工商银行贷款 900 元 + 农业银行贷款 810 元 + 建设银行贷款 729 元 + …… 同样是等比数列,总贷款为 900/(1-0.9)=9000 元。这 9000 元贷款经过流通,最终被存入商业银行,于是存款多了 9000 元,货币也就多了 9000 元。
再来看 1000 元基础货币去了哪里,工商银行存款准备金 100 元 + 农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90 元 + 建设银行存款准备金 81 元 + …… 总存款准备金为 100/(1-0.9)=1000 元。因此 1000 元的基础货币最终都被冻结为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安排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Rd,则货币乘数的极限值为 1/Rd。上面例子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10%,因此货币乘数为 10 倍,1000 元的基础货币最终被放大为 10000 元的广义货币。现实生活中,货币并不是都存入银行,社会公众会留存一部分现金;银行也不会把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所有存款都拿去贷款,会留一部分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应对公众取现和银行间结算。因此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会影响货币乘数。
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还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社会公众贷款需求的影响。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下降,货币总量减少;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上升,货币总量增加。社会公众贷款需求低迷,商业银行贷款放不出去,积压为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下降,货币总量减少;社会公众贷款需求旺盛,商业银行贷款火爆,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货币乘数上升,货币总量增加。
简单总结: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此外还受到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