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真的能够随意滥发货币吗?
大家常说政府滥发货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依据是中国将近 200 万亿的货币总量和普通民众难以负担的高房价。但是从衡量通胀的常用指标 CPI 来看,2000 年之后中国并未发生恶性通胀。某些年份中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更多是因为瘟疫和气象灾害等供给侧因素,而非货币超发下的需求过热。今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也是因为非洲猪瘟和环保限养导致的供给缺口。剔除食品后的非食品价格增速常年保持在 3% 以下,今年更是快速下滑。至少从通胀角度来看,很难说政府滥发货币。因此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是:政府真的能够随意滥发货币吗?
事实上,在有着严肃财政货币纪律的大国,例如欧美日中,是很难出现政府滥发货币导致恶性通胀的。即使欧元区和日本实施了大规模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也并未出现大家所预期的恶性通胀,反而是经济疲软和通胀低迷。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在一些小国中出现了「纸币不如草纸」的超级通胀。例如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通胀不是以百分之多少计量,而是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倍,整个货币体系陷入混乱和崩溃。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耸人听闻的恶性通胀,确实是因为这些小国家的政府滥发货币,或者说财政赤字货币化。政府因为战争、腐败、不切实际的高福利等原因而需筹集大量资金,但是税收等正常财政收入途径根本无法满足,于是便将魔爪伸向了中央银行。政府早期强迫央行直接购买国债,后期干脆开动印钞机印制大额纸币,纸币面额不断加零。货币变得一文不值,物价自然涨到天上。
上述现象只是极端情形,在正常国家正常时期,政府是不会滥发货币的,因为受到三方面的理性约束:第一,通胀约束,货币超发会推高通胀,而保持物价稳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之一;第二,金融风险约束,货币超发会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将引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第三,竞争性货币约束,本币其实是有替代品的,比如美元和黄金等,如果政府滥发货币导致货币体系崩溃,要想再拿回货币主权就不太容易了。
过去十多年中国确实存在货币和房价增速过快的问题,既有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居民住房需求上升等客观因素,也有政府过度刺激房地产和依赖土地财政等政策体制问题。贷款创造存款,货币高增固然有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大幅举债的原因,但是也和民营企业和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有关。可以将货币超发归因于政府的过度刺激和货币宽松,但是和津巴布韦与委内瑞拉那样的滥发货币还是有着本质区别。